Top

SNS

  • Facebook
  • 使用messenger傳訊給MAonline
線上閱讀

德國工業4.0先驅
2022-4月 NO.139

德國為全球第二大工具機生產國,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2021年德國工具機產值11,011百萬美元、出口值7,377百萬美元、進口值2,255百萬美元、消費額6,061百萬美元,皆名列全球前三。德國工具機技術執世界牛耳,也代表未來工具機技術發展趨勢之走向,加上德國與臺灣都是中小企業佔比高,且由家族經營居多,導入工業4.0的背景與臺灣非常相似,在全球環境中也都面臨類似挑戰,故德國發展工業4.0的現況與趨勢,值得臺灣借鏡與學習。

亞太經貿
2022-3月 NO.138

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啟動,為全球涵蓋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而台灣卻被摒除在外;雖然台灣已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在懸而未決的情況下,中國和日本、韓國的經濟新關係很容易讓台灣產業在全球競爭下腹背受敵。而美國透過印太戰略的布局宣告重返亞太區域,期望逐步推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制衡中國於全球經貿的影響力,台灣該如何在複雜的競合關係之中,續保產業競爭力尋求突破,將成為關鍵議題!

展望2022 虎躍新程
2022-1-2月 NO.137

回顧2021年,在新冠疫情(COVID-19)爆發一年後,雖然全球仍受變種病毒威脅,但隨著疫苗普及化,民間經濟活動重啟,輔以各國政府的大型刺激政策,讓歐美等先進國家經濟迅速復甦,製造業生產與投資活動熱絡。根據IHS Markit機構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為4.28%,台灣採購經理人對2022年展望也秉持樂觀態度,但病毒威脅、塞港缺料未解、原物料價格引發的通貨膨脹隱憂等,經濟前景仍有相當不確定性,如何提升利潤率才是2022展望的關鍵。

電動車商機
2021-11-12月 NO.136

2014年,歐盟正式設立全球最嚴格的汽車碳排放控制目標,目標要求2021年所有在歐盟範圍銷售的新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7%。在國際減碳共識下,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成各界關注重點,知名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預測2030年開始電動車占比將大幅提升,至2040年估計達全球車市之55%,超越傳統燃油車之占比,正式迎來電動車時代,間接引領工具機產業展開新布局。

碳關稅效應
2021-10月 NO.135

根據世界競爭力論壇(WEF)發佈的全球風險報告指出,環境與氣候風險已是全球不可避免的重大議題,做為全球對抗氣候風險的領頭羊,歐盟於2019年底率先公布《歐洲綠色新政》,並於2021年正式通過《歐洲氣候法》,將在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並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其中,「碳邊境調整機制」 引發各國政府與產業界高度關注,該機制要求進口歐盟的產品皆須負擔碳排放成本,希望藉此促使各國制定積極的減碳政策,進而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數位協作 智勝關鍵
2021-9月 NO.134

美中貿易戰和COVID-19疫情爆發後,不僅影響企業營運,更衝擊全球的經濟發展,根據戴爾(DELL)發布的《2020數位轉型指數(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dex 2020)》調查報告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有80%的企業加速推動數位轉型計畫,79%的企業正重新擘畫其商業模式。而台灣製造業在疫後復甦中,應如何加速實現創新,並透過數位化協作互通,進而優化組織運作、生產流程,提供創新的產品及服務,提升企業韌性來抵禦外在的衝擊,將成為未來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課題與方向!

歐亞樞紐 土耳其
2021-8月 NO.133

土耳其處於歐亞連接處的重要地理位置,國土與多國接壤,交通四通八達,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土耳其自古以來就是世界貿易中心。2020年台灣工具機前五大出口國,土耳其排名第三,年成長達83.5%,是2020年台灣工具機前五大出口國中唯一正成長的市場。2020年疫情對土耳其造成嚴重衝擊,再加上里拉持續貶值及額外加徵關稅等不利因素下,台灣工具機出口仍能大幅成長,顯示MIT工具機在土耳其具有絕佳競爭力,是值得台灣業者積極布局、持續深耕的市場!

風電轉動 綠金商機
2021-7月 NO.132

全球風能產業在2020年締造新紀錄,創下93GW(百萬瓩)的新裝機量,相較於2019年成長53%,使全球累計風力發電量達到743GW;其中亞太、北美和拉丁美洲去年共新增安裝了74GW的陸上風力發電,比前一年增加76%;而截至2020年底,全球離岸風電前五大設置國家為英國、中國大陸、德國、荷蘭及比利時。美國、日本及韓國則為下一個十年的離岸風電新興市場! 展望2021-2021年全球風電產業,市場前景持續看好,儘管2020年的裝機容量創新高,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仍預計未來五年將增加超過469 GW的新產能,這意味著在2025年之前,每年將有近94 GW的新裝機量,未來五年的複合增長率仍有4%。

2020工具機風雲榜
2021-6月 NO.131

2020年新冠肺炎為全球丟下一顆震撼彈,各個國家為之風雲變色,不僅對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或生態都產生
了重大的影響,更遑論於產業的衝擊。根據Gardner Publication, Inc.近期發佈的2020全球工具機產銷調查報告指
出,全球工具機消費總額約668億美元,相較2019年減少20.1%,大多數市場皆呈現消費衰退的狀態。在全球景氣
不確定性持續升高,經濟動能逐漸減緩之際,若能有效因應不斷的變局,甚至扭轉局面,便能化危機為轉機,成
為逆境贏家!

啟動3D智造
2021-5月 NO.130

全球製造業刮起一陣智慧製造的旋風,「工業4.0」的概念因應而生,朝向高效率、低成本,且智慧化、靈活的生 產趨勢邁進。工業4.0的九大科技包含大數據、積層製造、雲端科技、自動化、系統整合、物聯網、網路安全、擴 增實境以及模擬。其中,積層製造(又稱3D列印),被視為九大科技中具備最大潛能去顛覆整個製造業的科技,藉 由快速打樣的用途逐漸消除了原型設計和工具的概念,直接達到產品實現的兩個步驟:「設計」和「製造」,解 鎖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與產品創新能力,隨著技術日漸成熟,高度客製化與數位製造技術的時代即將到來!

2021 捷克 歐洲新絲路
2021-4月 NO.129

捷克,位於中歐內陸,土地面積是台灣的2倍,人口卻只有台灣的一半!捷克素有 「小德國」之稱,工業基礎深厚、工資與土地成本相對較低,加上歐盟會員國身分 等三大優勢,成為台灣廠商布局歐盟市場的敲門磚。 機械業是該國較具競爭力產業之一,擅長項目包括工具機、金屬切割機、成型加工 機械與沖床等,在工具機應用產業包含汽車、軌道、航太與電子產業,其中又以汽 車工業聞名全世界。台灣與捷克為深化雙方的交流合作,於「2020台灣.捷克-經 貿暨投資論壇」簽署智慧城市及AIoT、創新創業、智慧機械等三個產業合作備忘錄 (MOU),以期強化智慧機械領域的專業人才交流、資訊共享!

2021 供應鏈大洗牌
2021-3月 NO.128

美中角力加上病毒突襲,企業撤資、搬遷和投資轉移現象增加,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綜觀亞洲動向,中國已開
始進入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階段,中國與歐盟投資協定、區域廣泛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可能生效,都
將讓中國的內部經濟環境與對外經貿關係有所轉變!部分台灣廠商因轉單效益受惠,但也因此面臨較大壓力,布
局將愈趨多元化。日本首相菅義偉接任後,為確保日本產業供應鏈能夠穩定發展,與澳洲合作推出「彈性供應鏈
倡議」。可見未來全球供應鏈會逐漸朝向短鏈供應、區域化生產以及本國製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