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SNS

  • Facebook
  • 使用messenger傳訊給MAonline
線上閱讀

漢諾威工業展直擊
2023-6月 NO.151

為因應氣候變化、能源短缺、供應鏈中斷和熟練勞動力短缺問題,2023漢諾威工 業博覽會展出核心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碳中和、永續能源、生產管理、氫和燃 料電池與工業 4.0等。又因烏俄戰爭以及全球景氣通膨情況仍然嚴峻情況下,今 年參展廠商數只有往年6成左右(差不多4,000家),不難從參展規模可以看出景氣 仍未能回復到疫情前的狀況。精機中心(PMC)團隊此次會從智慧製造與永續能源 兩大應用與趨勢,以及對應會場中廠商、展品及技術分成上下集向讀者介紹。

布局墨西哥
2023-5月 NO.150

墨西哥致力於在國內打造數個電動車製造中心,並且已經與數家全球最大的汽車 製造商進行協商,可能使墨西哥成為全球主要的電動車生產基地。BMW宣布投 資8.6億美元在墨西哥中部的San Luis Potosi州生產高壓電池和全電動車Neue Klasse等。BMW、Audi、GM、FCA、Tesla等公司都已表達在墨西哥生產的興 趣,與美國相較,墨西哥的汽車產業在地理位置、現有基礎設施、工資成本與專 業技能上深具優勢,出口產業在墨西哥財務負擔減輕較多。

工業元宇宙
2023-4月 NO.149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最早出現在1992年尼爾·史蒂文森(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雪崩》中,它指的是 一個獨立於物理世界的虛擬世界。元宇宙可以被視為增強型網路空間,但它增加了更多技術層級,包括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和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 MR),讓使用者沉浸在虛擬 環境中,而它也極有可能徹底改變目前所有的行業。工業元宇宙技術內涵,包括混合實境、運算引擎(Compute Engine)、數位雙生(Digital Twin)、AIoT、電腦圖學(Computer Graphics)和區塊鏈(Blockchain)。

前進中歐
2023-3月 NO.148

歐洲的工業重心以德國南部為中心,並向外延伸到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這些國家除了可提供德 國原料和零組件的代工之外,亦已具備汽車與工業設備的自主化組裝與製造能力,而汽車產業正是工具機最主要 的應用領域,占比約45%,因此中歐可謂是歐洲工具機生產與應用的大本營。而也由於德國是全球首位提出工業 4.0概念的國家,加上具地緣優勢、人流移動便利、語言隔閡低,因此中歐國家在資訊人才取得上較其他亞洲工具 機業者更具有優勢。

TMBA理監事賀歲特輯
2023-1月 NO.147

鞭炮聲聲辭虎年,煙花燦爛迎兔年,新的一年新氣象!TMBA理監事團隊在此獻上最誠摯的祝福,期許所有的 業界先進、夥伴都能在新的一年持續提升價值與韌性,用更堅強的實力面對未來的機會與挑戰。祝福大家兔年 好運到,鴻兔大展一整年。

解析韓國
2022-12月 NO.146

韓國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且由於與國內產業範疇高度重 疊,因此和同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有著相當程度的競爭關係。韓國工具機集日本的精華,歐洲工具機的先進 理念,和擁有長久發展歷史且質精價美的臺灣工具機常在國際市場上狹路相逢、互爭買家青睞。在這產業轉骨 的時刻,也期望臺灣工具機能抓住綠色趨勢並掌握數位轉型契機,和臺灣半導體產業一樣發揮自身的專長優 勢,在全球工具機的競爭版圖中華麗變身,擦亮MIT招牌。

義大利轉型4.0 Transition 4.0
2022-11月 NO.145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2017年推出「工業 4.0」(Industria 4.0)計畫強調於數位科技上的投資。2022延續推出 「轉型 4.0」(Transition 4.0)計畫,除鼓勵原有有形資產設備投資,如智慧機械、控制系統,以及無形資 產如人工智慧、3D列印、應用程式等項目之外,最重要的是鼓勵在綠色科技與產品設計的研發與創新活動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是一種涵蓋多產業、多議題的作法。有鑒於數位與創 新人才短缺,「轉型 4.0」特別著重在數據科技、人機協作、物聯網、企業流程整合,與資安等五大領域人才 培訓。

綠色價值鏈
2022-9月 NO.144

從逐漸嚴格的環保要求告訴我們,綠色製造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國際趨勢,機械產業作為工業之母,更該從自身 發展氫能技術,根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規畫,將以淨零為目標,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氣的燃氣發 電方式,並逐步取代以往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機組,以有效降低碳排。在機械業生產與應用方面,鋼鐵產業則 可利用氫氣治金、鋼化聯產及使用藍綠氫以降低製程碳排。

歐盟的業者在研發部分,主要投入在工具機的能源管理上,積極研發降低能耗的功能或機型。其中較知名者為 DEMAT計畫,該計畫為工具機在循環經濟的一部分,主要內容為研發輕量機械結構提升最大產能,這些材料主 要用於打造機械結構,要求較高的剛度和減振比,以確保其穩定性、生產率和精度。同時透過將製造工具機所 需要的金屬材料降低50%,且必須100%可回收,以最小化環境衝擊。

綠色工具機 Green Manufacturing
2022-8月 NO.143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並致力於環境保護,目前已經超過130個國家宣示或規劃於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轉型, 國際大廠也紛紛加入淨零轉型的行列,並逐漸要求合作廠商減少碳排放。本期封面故事將帶您觀察指標性大廠 DMG MORI如何在2021年達到碳中和。第二篇由逢甲大學AI自動化生產研究團隊提供案例分享,基於AIOT智 慧工業物聯網平台框架的解決方案,可以協助中小企業輕鬆盤查溫室氣體的排放,提供一個優化能源管理流程 的有效方法。以及第三篇則是分析ISO 14955 series為工具機專用之能耗量測及設計改善標準,提供工具機業 在能耗設計方法及能源量測方法有參考之依據。最後一篇將帶讀者透過產、學、研各界動態了解台灣淨零排碳 路徑,進而思考新趨勢所引發需求的消長變化,整合技術以提升產業韌性,才是鞏固台灣工具機永續競爭力的 努力方向。

美國脈動
2022-7月 NO.142

美國工具機產業是這波疫情衝擊下受創最深的產業,然而市場認為,未來類似突發性的黑天鵝事件恐將成常態,因此包括智慧機械、工業4.0等仍是未來工具機業者不變的發展趨勢。2021年拜登政府提出印太經濟架構,不同於傳統FTA的關稅減免,印太經濟架構是替未來數位貿易協定鋪路,合理推測印太經濟架構為美國重返亞洲,並準備從數位領域制定標準的前奏。

東南亞樞紐 新加坡
2022-6月 NO.141

由新加坡發起的「東南亞製造聯盟」,主要特色為井然有序、明確分工的工業區規劃,例如馬來西亞以電子製造為發展主軸、越南與泰國除原先的紡織傳產業外,近年來電動車的投資逐年成長,新加坡則為市場進入樞紐、高科技發展中心。使得外商進入東協時較容易形成明確佈局策略,身為盟主的新加坡自然掌握相當話語權。對工具機產業而言,星國市場不大但至關重要。

解析中國十四五 智能製造
2022-5月 NO.140

中國新發布「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主要在解決智能製造發展上面臨的問題,包括:智能製造供給適配性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應用深度廣度不夠、專業人才缺乏,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面臨挑戰、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等。中國身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宣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以「1+N」政策體系引導達成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