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编辑部
由新加坡发起的「东南亚制造联盟」,主要特色为井然有序、明确分工的工业区规划,例如马来西亚以电子制造为发展主轴、越南与泰国除原先的纺织传产业外,近年来电动车的投资逐年成长,新加坡则为市场进入枢纽、高科技发展中心。使得外商进入东盟时较容易形成明确布局策略,身为盟主的新加坡自然掌握相当话语权。对工具机产业而言,星国市场不大但至关重要。
新加坡智能制造概况与
工具机产业发展趋势
文 ◆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 苏翰扬
「短链革命」是美中贸易战后一路被讨论至今的议题,而这波革命将带来企业生产基地、甚至整个供应体系的移转,形成数个以区域为主体的制造中心;在区域制造下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为东盟,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的东盟并非以劳力外包为主体,而是逐渐发展为智能制造中心,新加坡则是这一区域的领导者。过去企业为节省营运成本或提高效益采取将产能外包的方式进行,外包的优点不外乎包含(1)土地及设厂成本较低、(2)国外市场成长潜力雄厚,有利产品之海外销售、(3)资本密集度高的零组件交由外包厂生产,强化业者资本运用之空间,使本身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之开发、(4)东亚/东南亚供应链横跨多个国家,可迅速出货至其他市场(5) 专业代工厂拥有更大产能,可快速依据业者之需求而调整。从1970年代沿用至今的外包模式当前面临巨大挑战,在政经局势变化甚快的状况下,终端需求信息的波动沿供应链逆流而上,且信息传递造成时间差(time-lagging),造成企业生产计划改变与供需的严重失调,过多的存货带来资金积压的问题,使得原先外包的优势反而成为营运风险,因此也促使「在地生产、在地供应」革命兴起。
而东南亚正是全球区域市场形成下的受益者之一,特别是新加坡。东南亚制造联盟是由东盟的盟主-新加坡在2020年成立,并在2021年3月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处(EnterpriseSingapore,ESG)正式启动,透过联盟的精神整合东盟各国制造业者,串连马来西亚、越南,与印度尼西亚,形成「新柔廖成长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 (Committee onthe Future Economy,CFE) 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成长的制造业带动贸易、金融、旅游和专业服务相关的产业的成长,而若能借重智能制造,外溢效果将更为明显。数字技术的融合与企业对消费者掌握的需求导致制造业者在投入智能制三角」,以外国大型制造业者与本土制造业为目标,形成紧密的区域合作联盟,同时结合新加坡房地产集团CapitaLand、能源解决方案商Sembcorp Development,以及产业投资公司Gallant Venture,协助业者在10多个工业区中打造数字供应链并提高市占率。目前已有许多业者参与此商机,半导体业者如高通、联发科、AMD、英飞凌、美光、联电、日月光等业者纷纷布局该处,工业自动控制大厂西门子、汽车大厂Bosch也纷纷在当地建立先进工厂,投入自动驾驶产业与工业4.0领域。
东南亚制造联盟主要特色为井然有序、明确分工的工业区规划...
.
.
.
.
.
.
文章未完...
阅读全部文章
请下载完整PDF-第40页
点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