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精密,让设备制造厂商除了持续针对机构丶数控系统精进改良之 外,如何抑制温升造成的热变形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台湾工业冷却机大厂威士顿公司则秉持创新丶服务丶品质为宗旨,不断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冷却设备。
文 ◆ 特约记者 陈寰宇
成立迄今已超过25年的威士顿公司,长期专注於工业用DC变频冷却机丶工业用空调丶光电半导体/雷射加工设备专用冷却机的研发及生产,并以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销售全球,在亚洲工业用冷却系统设备制造商位居领头羊地位。
该公司协理郑杰升从基层员工一路做起, 历经两任总经理的培训领导,目前担任该公司台湾总部的专业经理人,根据他在该公司20年的历程,为使公司永续发展,以向外扩展不同产业客源,开发客制化产品符合产业需求的冷却设备,并向内健全组织。鉴於「人才养成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长期透过计画性教育训练及主管单位轮调机制培养优质经营团队,该公司总经理陈玲君坚信,唯有建立良好教育训练机制,才能让企业长治久安,进而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及永续经营的规划。
公司在不同时期分别投入适合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并强化经营团队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规划丶专业技能提升丶强化心灵力量的读书会及电影欣赏,都显示出公司高层主管对於人员惜才丶育才与爱才的用心及永续经营的规划。为落实计画式经营,每年依年度目标 展开各部门年度计画,并藉由月稽核进行各部门KPI达成绩效及改善方案执行状况,以达成公司年度目标。
横跨两岸布局 满足产业上下游需求
郑杰升回顾威士顿公司布局两岸过程, 2004年创立波英特精密制冷机械公司,落脚於中国大陆昆山,威士顿不仅在当时率先将含有环保冷媒的工业用冷却机导入大陆市场,并替在大陆经济大跃进过程中超夯电子业设计,并生产专用冷却机,也成功辅导大 陆工具机行业合理使用工业用冷却机,进而演变成现在各方仿效的指标。
在不断市场调查及市场布局策略执行之下,目前威士顿在大陆布局以设备厂为主, 工具机客户以综合加工中心机(Machine center)居多,2004~2009年全靠工具机产业支撑。却也同时兼顾终端使用者(End user)需求。郑杰升表示,由於两岸产业发展型态不 同,大陆客户通常99%产品内销,不像台湾 以出口导向为主,所以大陆终端产业规模之大,几乎超过全台湾机械厂用量,当地小众市场即可能相当於台湾的大众市场。
「虽然目前还是主要搭配机械设备厂商售 予终端用户,但过去也曾遇到大陆大型加工厂在设备汰换时间到时,找不到工具机厂商更换冷却机,会找上零配件厂商直接报修或更新设备,进而获得另一新市场订单。」郑杰升说,由於威士顿产品的客制化程度高, 约有70~80%零组件采模组化共通设计,另 保留30%赋予客户专用客制化需求。所以近 10年来工具机客户占威士顿营收比重已从 70~80%降至50%以下。
随着大陆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於2018年正式迁到苏州相城新厂,成立威士顿(中国)精密制冷机械有限公司,且因为强调自家产品节能33%以上丶整机超过95%资源可回收的环保优势及生产制程无污染,避开当时许多昆山台商因违反环保法令被停工风险,顺利赶上这波PCB丶LED等乾/湿式加工设备换机潮。
发表单机双温控专利设计 省成本并拓展应用领域
为解决客户新温控需求,威士顿进而率先发表具专利「单机双温控」复数冷却回路设计新机种,并非只将双机回路包覆在同一大型钣金件内,其特殊设计复数回路可用於更多加工领域多种温度控制丶流量及压力,避免客户加工精度受到多轴加工热变形影响, 造成非预期热伸长。
例如现今立式五轴加工中心机的主轴与A/C 轴丶雷射加工机的镜片/雷射源及PCB硬板钻孔机/线性马达等温度势必不同,即可透过威士顿单机双温控机种提供两种不同温度的控制,均能同步进行温度控制;且「一机抵二 机用」,足以省下冷却机占地空间约50%空 间及15~20%成本,并已量产行销於市场及获得客户好评。
但郑杰升坦言,刚开始推出单机双模机种时,在工具机产业接受度不高,主因为一般制造厂的加工精度需求目前大多着重在主轴温控,较少针对其他轴向或转动零件进行温控,所以,目前市场上几乎采用两台冷却机分开进行温控。惟若有终端使用者要求加工 精度须达到超精密加工(0.1µm)等级,设备厂商才会开始重视因为工作环境温度条件改 变,可能会影响到产品加工精度。
他发现:「除了卖给客户产品之外,制造厂商还应定期交流产业最新趋势及客户属 性。」否则即使产品做得再好,也未必能畅销!加上销往大陆客户的环境条件或使用者的习惯不当,都可能会影响或扼杀冷却机效能。所以无论是产品开发与管理,都应该以 解决客户温升需求为首要任务。
掌握外部客户反馈资讯 打通内部交流管道
随着现今工业4.0趋势日渐成为主流,郑杰 升认为其核心在於云端搜集感测器资料,但各家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研发条件有所不同。威士 顿优势在於找出独有核心价值,强调:「卖的 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还有热呼呼的服务!」 不仅将R&D研发中心设在台湾,持续为客户评估与选型,开发专用丶客制化产品;十多年 来已将售服资讯反馈建档,每周定期报告,对於後续开发丶升级新品帮助很大。
郑杰升进一步指出,由於威士顿总经理 陈玲君认为除了高层须懂得企业经营管理之 外,还要全公司上下观念一致才能沟通无 碍,所以建立了同仁学习的机制,且依各部 门属性安排不同管理课程。进而建立KPI机 制,能提前预估丶看清问题背後的真相,不 畏景气一时起落,进而建立具理论与实务的经营团队。
例如在2017年底,大陆市场由於纸短缺丶 冷媒需求大增及铜价上涨,导致工业冷却机 物料价格大涨超过50%,但威士顿每年都会 制定年度计画,交由采购部门搜集情资,每 周报告最新原物料丶汇率价格走势,先行签 订每季或半年合约,得以维持进出口成本稳 定,受到价格波动影响最小。
另在营业部门订定失联客户相关KPI指标进 行专案式营销计画,并同时分析订单结构丶 市场通路综效丶客户订购频度分析,并利用 BCG阵图订定出相关配套方案。
落实供应链管理 逐步引进工业4.0
落实自利利他「共好」的理念,积极了解客户需求并与上游厂商进行资源整合专案, 共同分享市场,因此,每年举办供应商大会,让供应商发表明年新品或新材料。郑杰升认为:「威士顿视供应商为夥伴关系,所 以须在人丶机丶料丶法丶环先建立一致的管理标准,即便只是钣金小厂,也会协助持续改善丶解决问题。」
至於在大陆市场,也从2004年开始建立完整供应链,目前仍有铜管丶油管及控制基板 等核心材料,因为当地加工厂商的设备与材料稳定性不足,至今仍由从台湾供货。
郑杰升认为,为确保企业永续经营,威士 顿已於2017年规划2018年生产线制程朝向半 /全自动化发展,光是在台湾添购设备总经费 预算就超过上千万。
包含斥资200馀万购入自动化铜管弯管机, 而大幅减省铜管弯管人力与时间,从15mins 缩短为15sec;并采购德国原装进口价值150 馀万元的铜管自动封管机,避免生产线焊接人力落差及铜管部品加工时效延长,目前铜管弯管除供给台湾生产线外,也供应大陆生产线使用,藉此稳定品质及交期。
另在台湾先添购省力设备用於滚动式产线,并已引进至大陆厂生产线。透过内部多职能训练,将制程单线人员从10人降为3人, 同时藉此执行员工技能检定,促进制程与产品升级;再将内部制程优化,包含拆解工作站动线和工法顺序全程摄影,於自动化之前先依序完成合理化丶标准化,让模组与材料得以共通;再利用省力设备吊装,每当订单批量达投产标准,就投入生产。
目前与自动化设备商洽谈纳入自主核心技 术Domain knowhow,迈向生产线自动化及工业4.0前置化,并以创造冷却机核心价值, 提供加工设备完整温控解决方案。包含通过 RS-485介面定址通讯,上传IPC控制温度, 便能利用大数据+云端达成制程最佳化丶合理化,并协同加工设备整合一同迈向工业4.0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