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訂單多面向需求的
因應之道
客戶訂單的需求是多面向的,但企業往往很容易用庫存這樣單一的作法來因應。用庫存解這多面多變的題時,很容易為企業帶來危機。本短文,簡單敘述訂單的多面向,以及企業的因應之道。我們用下表來理解訂單多面向需求。

將上述四個向度的評估分數加總,可對訂單模式進行量化分析。例如,批量大(1分)+樣式少(1分)+客製程度低(1分)+訂單緊急程度低(1分)=4分,這代表最容易管理的訂單模式。相反,批量小(3分)+樣式多(3分)+客製程度高(2分) +訂單緊急程度高(2分)=10分,則代表管理難度最高的極端狀況。
因應不同訂單需求的生產策略
倘若您的企業訂單是4分,恭喜您,但別以為就可以高枕無憂!市場競爭環境隨時在變,不可輕忽。要知企業的競爭力包含品質、成本、配送,與服務。如果單純認定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有需求,可以好整以暇,用大批量生產放在倉庫,以這樣的好服務來等客戶上門,哪天客戶就會在品質、成本,與配送跟你計較!更甚者,競爭者會用品質、成本,與配送的一項跟你競逐市場!因此,即便是有4分這樣的好機會,企業在生產現場管理仍不能鬆懈。那麼,在這樣的基礎下,現場改善的重點會是甚麼呢?「小批量生產與搬運」與「按需生產」。為何如此?因為這樣可以降低存貨水準,降低公司的營運資本,但同時卻沒有犧牲對客戶的服務。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高分群。當客戶訂單批量小,如果仍使用大批量生產,以高存貨來因應,固然客戶會滿意服務,但公司可能很快就會因為高庫存而經營績效低落,最終無法在市場競逐。進一步,若客戶訂單批量小,加上樣式多,而公司繼續使用大批量生產,以各類產品都高存貨來因應,無疑是無法存活的。更別提,如果客戶進一步要求訂單客製化,訂單緊急程度高,公司是無法以不變應萬變的。那麼,公司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唯一的方法就是先具備快速換模換線的能力。一旦能快速換模換線,接著就能小批量生產,卻不致產生高庫存。提醒企業經營者,能快速換模換線且小批量生產,就不需要高庫存來因應市場需求。筆者發現,不少業者不理解精實管理的要義,即便現場的生產已經能因應客戶小批量訂單,仍會有沒庫存就不安心的迷思。
客製化與緊急訂單的應變策略
進一步,如果訂單是高客製化時,得如何因應呢?如果產品是組裝出來的,「模組化」產品設計與製造是解方。當產品模組化成組件組合後,客戶客製化訂單內容就可被拆解成組件組合需求。這時的精實重點就會變成組裝產線的按需組裝,同時去拉動上游的組件加工生產。那麼,如果高客製化產品是加工出來的呢?重點就會是在快速換模換線,以及透過可程式化的自動化加工/搬運設備來產生具備效率與多變的加工需求。
再進一步,如果加上訂單緊急程度高呢?這時的解方就沒那麼直接。需要在業務、生產,與採購一起協作。首先,公司對於製造與採購的時間必須有完整的把握,讓業務與客戶協商交期時能做出最精準的決定。此外,針對緊急訂單,公司必須要有把握能對既有的生產與採購計畫進行調整。所以,生產計畫可能因此變更,先前採購的零組件可能會移為緊急訂單之用。另外,公司可能得動用友好合作同業的產能與物料來應付緊急訂單。
企業應從多面向訂單需求來檢視自身的應變能力。建議企業主可以以本文所提供的表格內容,對製造現場與管理軟體系統進行壓力測試。這些壓力測試的結果會具體指引企業進行變革,從而提升其應對訂單變化的能力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