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編輯部
由新加坡發起的「東南亞製造聯盟」,主要特色為井然有序、明確分工的工業區規劃,例如馬來西亞以電子製造為發展主軸、越南與泰國除原先的紡織傳產業外,近年來電動車的投資逐年成長,新加坡則為市場進入樞紐、高科技發展中心。使得外商進入東協時較容易形成明確佈局策略,身為盟主的新加坡自然掌握相當話語權。對工具機產業而言,星國市場不大但至關重要。
新加坡智慧製造概況與
工具機產業發展趨勢
文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蘇翰揚
「短鏈革命」是美中貿易戰後一路被討論至今的議題,而這波革命將帶來企業生產基地、甚至整個供應體系的移轉,形成數個以區域為主體的製造中心;在區域製造下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為東協,但與過去不同的是,當前的東協並非以勞力外包為主體,而是逐漸發展為智慧製造中心,新加坡則是這一區域的領導者。過去企業為節省營運成本或提高效益採取將產能外包的方式進行,外包的優點不外乎包含(1)土地及設廠成本較低、(2)國外市場成長潛力雄厚,有利產品之海外銷售、(3)資本密集度高的零組件交由外包廠生產,強化業者資本運用之空間,使本身更專注於核心競爭力之開發、(4)東亞/東南亞供應鏈橫跨多個國家,可迅速出貨至其他市場(5) 專業代工廠擁有更大產能,可快速依據業者之需求而調整。從1970年代沿用至今的外包模式當前面臨巨大挑戰,在政經局勢變化甚快的狀況下,終端需求資訊的波動沿供應鏈逆流而上,且資訊傳遞造成時間差(time-lagging),造成企業生產計畫改變與供需的嚴重失調,過多的存貨帶來資金積壓的問題,使得原先外包的優勢反而成為營運風險,因此也促使「在地生產、在地供應」革命興起。
而東南亞正是全球區域市場形成下的受益者之一,特別是新加坡。東南亞製造聯盟是由東協的盟主-新加坡在2020年成立,並在2021年3月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與新加坡企業發展處(EnterpriseSingapore,ESG)正式啟動,透過聯盟的精神整合東協各國製造業者,串連馬來西亞、越南,與印尼,形成「新柔廖成長新加坡未來經濟委員會 (Committee onthe Future Economy,CFE) 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不斷成長的製造業帶動貿易、金融、旅遊和專業服務相關的產業的成長,而若能借重智慧製造,外溢效果將更為明顯。數位技術的融合與企業對消費者掌握的需求導致製造業者在投入智慧製三角」,以外國大型製造業者與本土製造業為目標,形成緊密的區域合作聯盟,同時結合新加坡房地產集團CapitaLand、能源解決方案商Sembcorp Development,以及產業投資公司Gallant Venture,協助業者在10多個工業區中打造數位供應鏈並提高市占率。目前已有許多業者參與此商機,半導體業者如高通、聯發科、AMD、英飛凌、美光、聯電、日月光等業者紛紛佈局該處,工業自動控制大廠西門子、汽車大廠Bosch也紛紛在當地建立先進工廠,投入自動駕駛產業與工業4.0領域。
東南亞製造聯盟主要特色為井然有序、明確分工的工業區規劃...
.
.
.
.
.
.
文章未完...
閱讀全部文章
請下載完整PDF-第40頁
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