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SNS

  • Facebook
  • 使用Messenger传讯给MAonline
产业扫描
国际大咖齐聚 全视角解读AI机器人发展趋势
2025.09.12∣浏览数:41

国际大咖齐聚全视角解读AI机器人发展趋势

摘自 台湾智慧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
「台湾机器人与智慧自动化展」及「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于8月20至23日在台北南港展览馆登场。台湾智慧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TAIROA)邀集多家国内外重量级企业,举办数十场「AI机器人趋势全解读」论坛与专题活动,超过800位专家齐聚,议题涵盖AI机器人技术突破、国际安全规范、人型机器人供应链、多足机器人研发、ROS开源社群以及AI制造应用成果,展现跨国产业链最新动态。
数十场AI机器人论坛场场爆满

AI迈入「物理时代」商业化与落地挑战

NVIDIA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Tommy Wu指出,AI正迈入「物理AI」时代,透过数字双生平台Isaac Sim、人型机器人项目GR00T 及模块化平台SoR,加速AI模型从仿真走向实体,提升落地效率与安全性。Intrinsic着重感知基础模型与多机器人协同运动规划,推动虚实同步。Intel工业解决方案资深总监 Ricky Watts认为,边缘运算将成为核心驱动力,开放生态与算力抽象化让开发者专注应用价值。Infineon全球应用负责人Nenad Belancic补充,边缘AI可降低九成以上能耗,并透过硬件信任根保障可靠性。

工研院副院长胡竹生指出,专用型AI对制造业高精度需求更具实用性,将成为主流。专家认为云端与边缘互补:云端适合模型训练,边缘支持实时反应与隐私保护,如何安全整合是关键。软件工具不足、社会期待过高与使用习惯差异也是落地挑战,新创须专注单一问题并与大企业合作。

ISO TC299 WG3召集人Sungsoo RHIM解析新版ISO 10218:2025,强调AI决策存在不确定性,必须设计「确定性层」保障安全,标准将从机器人本体扩展至AI决策过程。FANUC经理陈孟弘表示,AI应回答「是否节省时间」与「如何避免错误」,其协作机器人「接触停止」即最后防线。川崎重工首席研究员Jun Yamaguchi认为,人型与社会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焦点,安全包含心理信任,呼吁亚洲推动「ABBA」合作框架。Rockwell Automation 经理高永勋指出,工业安全应涵盖整体系统,数字双生可协助部署前安全验证,须符合ISO 13849等国际规范。达明机器人处长叶孝益分享,已将AI与安全设计结合,因应新版ISO与欧盟《AI法案》。

台湾抢进人型与多足机器人

东元电机技术长饶达仁表示,人型机器人仍面临AI演进、成本与维护挑战,但台湾在机电整合、传动组件与传感器供应链具优势,预期2027年起将显著成长。盟英科技技术长陈士瑞指出,机器人关节正由工业伺服马达进化为高度整合驱动模块,如Tesla Optimus配置28组模块。新汉协理林纬作补充,控制器正进化为结合AI与感测的「机器人大脑」,须因应欧盟《机械法规》,带动高效能安全控制器需求。

瑞士ANYbotics独家DEMO

多足机器人领域全球市场持续成长,技术上结合大型生成式模型(如GPT-4),人型机器人展现「具身智慧」,能执行复杂动作并透过自然语言互动。台湾积极打造国产四足机器人,结合在地完整供应链,利用NVIDIA超级计算机Taipei-1建立大规模仿真环境,同时训练数千台「机器狗」,在崎岖地形学习站立、行走与跳跃,再将成果移植至实体,缩短开发周期并提升性能。本次展会亮点为瑞士ANYbotics ANYmal四足机器人首度在台独家DEMO,完整呈现工业级自主巡检应用,展示多足机器人在产业场域潜力。

AI生产应用:从数据到节能

正崴精密总经理Freddy Kuo指出,AI降低开发门坎,谁能更快部署、搜集数据并优化模型,谁就能领先。智炬科技分享AI与大数据已在供应链优化见效;新汉展示AI决策系统,将交期由22天缩短至3天,交付准确率大幅提升。资策会则推出「AI库存战情中心」,改善存货周转;金工中心与资策会合作推动AI品检系统,降低不良率。咏鋐智能提出「零程序代码、零碳未来」,展现AI在ESG的节能减碳应用。益张实业经理黄育成分享转型案例,显示台湾制造业AI已从概念走向量化成果。

生产线六大智慧化领域

AI已在制造业六大环节落地:接单报价、设计研发、智能排程、生产管理、智能加工与监控。工研院展示 AI 排程与数据分析,显著提升效率。多家业者则分别分享在接单、研发与生产管理上的实绩,并将AI应用扩展至智能加工、设备监控与客户服务。

TAIROA理事长丝国一表示,台湾应以AI强化既有应用,同时投入人型机器人与新硬件研发,并以安全为核心驱动产业升级。他强调:「AI与机器人的融合已是现在进行式。」

台灣美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