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SNS

  • Facebook
  • 使用messenger傳訊給MAonline
東海專欄
產品開發型客製策略的實踐與案例
2025.09.10∣瀏覽數:198

產品開發型客製策略的
實踐與案例

客製化能提高顧客滿意,為供需雙方創造價值。然而,組裝型產品的客製化挑戰,包括回應顧客特殊需求,具備速度成本特質,諸如客製化設計時間要短、成本要和量產雷同、如質如期驗收交貨等。

「產品開發型客製」,是納入主流客戶意見與本身能力的產品系列,亦即結合客戶的特殊需求與共同需求,發展產品選項,做到客製就是產品族裡頭的模組挑選(本專欄2021年1-2月《台灣需要「關注顧客使用流程」的客製化策略》)。模組化產品架構的產品族,是落實產品開發型客製策略的有效方案,可以提升顧客調適能力,縮短回應需求時間,快速產出客製產品。

模組化兼具快速依照需求完成客製化設計、生產製造接近量產成本、大幅縮短LT(Lead Time)等優勢。

模組化產品的製造優勢

本專欄2024年8月《日本工具機企業發展最前線》文章,分享模組化生產的實踐:中村留用模組化生產減輕現場負荷、西鐵城精機用模組化整合加工與組裝。

2023年中村留在新工廠,精進模組化生產,將接單到出貨的交貨週期從5個月縮短為約1個半月;組裝到出貨的LT從25天縮短到15天。複合車床新的模組化產線,包括關鍵零組件的模組產線,和將模組結合為整機的產品主線,關鍵零組件組裝後,必須經過磨合運轉測試,確保本身的功能和品質,保證模組都是良品,再組合為整機產品。

西鐵城精機的CNC自動車床產品,用模組化將加工線、關鍵模組與成品組裝線連結起來。客戶的需求都是獨一無二的產品,為了縮短交貨期,首先生產基本規格(共用模組),再根據客戶訂單要求,將客戶選項模組與訂製專用規格的零件組與共用模組,組裝成完整的客製產品交貨。

MA-174期-東海專欄_巫茂熾

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特助、資深顧問。歷任連豐機械設計工程師,友嘉實業研發部課員、課長、經理、協理、事業部副總經理等職務。彈性製造系統主導性新產品、五軸加工技術暨加工機業界科專等專案計劃主持人。近年積極致力於精實數位融合、工具機智慧化價值創造、產品開發與客製化管理的資訊系統導入之實踐。

以上兩個案例說明,模組化產品可以先期備料與加工、模組副線和產品主線並行的產品組裝線,在滿足客戶特殊要求下,大幅縮短交貨期,是模組化產品的優勢。產品族平台的共用模組,與客戶選用的功能規格模組,納入量產思維,備料、加工、組裝,功能規格檢驗合格,再結合為客製產品。共用模組與客戶特殊需求的選項模組,組合為大同小異的客製產品,是組裝LT和交貨期能縮短,以及接近量產成本的關鍵。

模組化產品架構

產品開發型客製是在產品開發階段,收集分析目標市場資訊,目標客戶需要的功能規格以及零組件相同,將其模組化為產品族的共用模組。客戶需要的功能規格相近,使用的零組件有些微差異,則將這些大同小異需求,模組化為多樣化的選項模組。然而,完整的產品,除了共用模組和選項模組,還需要模組之間結合的介面零組件,以及顧客特殊需要的客製零組件。

產品主結構的共用模組、客戶需求差異的選項模組、模組間結合的介面零組件,以及顧客需求獨特的客製零組件,是構成完整產品的要素,其類別與內涵如下表。

表一、模組化產品的模組類別與內涵
圖1、模組化產品架構示意圖

如模組化產品架構示意圖,圖1左產品ABC樣式1234,圖1右產品ABC樣式1235,兩項大同小異的產品。同款產品平台的共用模組分別是A、B、C三組;選項模組則有1、2、3、4、5,是客戶可以選用的模組。圖1左,介面零模組a2,可以結合共用模組A、C、選項模組2。圖1右,共用模組A、C和選項模組5,需要介面零組件a5來結合。圖1,選項模組3和4,需要介面零組件c才能完整結合。選項模組2與選項模組5是互斥關係,分別搭配介面零組件b或e,與選項模組1結合。

如圖1,兩項客製產品使用相同的主結構平台,但搭配的選項略有不同,主結構如果有更多的選項模組搭配,就可以衍生很多樣式的產品組合。善用模組化的產品架構,以同款產品平台組成的多樣產品,是落實產品開發型客製策略的有效方案。

以工具機產品為例,客戶需求將其模組化為模組實體,譬如刀塔、刀庫、換刀、工作台、主軸、線性滑軌、滾珠螺桿的進給系統等功能模組,搭配整機結構模組,如機身、X軸、Y軸、Z軸等,都是組成整機的關鍵模組。功能模組和結構模組的搭配有多樣性,相同結構模組的模組化產品架構,有利於產品多樣化的實踐。

「產品系列型解決方案」和「產品本身就夾帶著提案型解決方案」(本專欄2025年7月《日本工具機企業顧客價值創造的類型與啟發》),運用模組化產品架構,對客製化價值創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組化的同款多樣產品開發案例

2004年1月16日,筆者在友嘉實業工具機事業部,擔任研發部主管,開發的立式加工機(VMC)新產品發表上市。2015年7月底退休前,朱志洋總裁告知並感謝,當年的產品開發很成功,該產品至今(2015年7月下旬)仍然是公司主要獲利,是友嘉工具機能夠脫胎換骨的關鍵產品。

回顧當年的VMC新產品專案能夠成功,有三個關鍵要素,首先解析模組化的同款多樣產品族策略。

VMC專案目標市場,包括要求速度的零件加工業,以及曲面細緻的模具加工業。產品加工規格:直線運動的有效行程,Y軸520mm、Z軸500mm,X軸則有800mm和1000mm兩種。Y和Z軸行程相同,底座、立柱、主軸頭模組可以共用,X軸行程有兩種(0.8m、1m),滑座模組也有兩種可以選擇。零件加工和模具加工對速度的要求不同,故換刀速度、快速進給速度、主軸最高轉速就需要多種選項模組。將顧客需要的規格功能模組化為共用與選項兩大類,並將市場需求用配置表的方式呈現,如表二。此表是開發VMC產品族的模組化設計規範。

表二、模組化同款多樣產品的一階模組配置表

產品開發時用表二的主要模組滿足客戶需求,上市後時間越久,客戶需要的選項模組就會更多,再搭配介面零組件和客製零組件,同款多樣的配置產品表的項目就越來越多。從發表上市到2004年5月底為止,客戶詢問的配置組合累積300種以上,其中有10%獲得正式訂單。同款多樣產品配置表的運用,請參閱本專欄2015年3月《配置方案的產品資訊共享平台 消除研發與業務的部門牆》

同款多樣產品開發的成功關鍵

掌握市場需求並定位明確是另一項成功的關鍵要素。業務團隊掌握設備使用者在意的規格、涵蓋加工與模具加工業的多樣選配功能、上市時間以及願意購買的價格(WTP;Willingness to Pay)。具體明確的目標市場資訊下,產品研發團隊,在開發設計階段,每月至少一次與業務團隊,充分溝通確認每項規格與功能的細節,直到兩個團隊有共識為止。

產品專案經理(PM)領導專案團隊,釐清並洞察顧客需求,堅持成本控制、產品外觀質感、上市日期的目標達成,是本案成功最重要的關鍵要素。當年友嘉朱志洋總裁兼任本案PM,他首先與業務團隊分析與檢討顧客需求與市場定位,擬定新產品目標市場的規格功能與價格策略,其次再與研發團隊擬定開發時程、設定各個模組的物料費用等。新產品目標與開發時程明確後,PM幾乎每週與研發團隊檢討開發進度、外型質感、物料費用等。每月主持業務與研發的跨部門會議,研發團隊報告執行進度與規格功能細節,業務團隊逐項確認,包括產品型錄沒有呈現的內隱規格與功能,直到團隊有共識為止。

開發過程中,PM領導專案團隊落實的兩大決策,是實現WTP的關鍵因素,一、堅持滿足市場需要:如Y軸有效行程,初期研發承諾比業務要求少了10mm,PM指示研發團隊,運用公司內外資源,產品功能(如:剛性、最快進給速度…)不打折,達成或超越顧客期待。最終研發團隊以有限元素,多次驗證、修正結構件壁厚、肋條的設計,達成市場要求的規格功能,並且符合裝入貨櫃的限制條件。二、堅持開發保證獲利:產品的外罩板金,為了高質感使用兩種金屬材料,初版方案業務團隊和PM都滿意,但廠務回報成本預估超過目標成本。PM與研發、廠務、供應商,頻繁密集的溝通,找到高質感、低成本製造的解決方案,落實料費不超過設定目標,達成高性價比產品的典範。

台灣美捷科 鍵和機械股份有限公司